新闻中心
因时而进的近零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解读
发布人:中国建设报 时间:2020-07-10
导语:2019年9月1日《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引领性建筑节能国家标准,《标准》将“近零能耗建筑”这一概念置于聚光灯下,引起业内广泛讨论。
像“零舍”这样的近零能耗建筑在全国并不是个例。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到2020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000万平方米以上。随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和吉林等省市推广的政策和技术标准陆续出台,在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备案价上浮和绿色信贷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优惠,黑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技术标准。截至2019年12月,7个省及自治区、13个城市共出台28项超低能耗建筑激励政策。
“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已从试点成功向示范过渡,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徐伟表示,已建成的近零能耗建筑主要集中在以供暖需求为主的地区,分布在逐渐扩散。而在积极推进近零能耗建筑的过程中也需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畏难情绪,二是过于冒进,这需要科学稳妥地分步推进。”
未来已来毋庸置疑,高性能节能建筑的时代已经到来。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建筑能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成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零能耗建筑的成本每平方米比普通住宅要多600~1000元,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成本必然会下降。”在徐伟看来,“任何一个技术替代前一个传统技术,价格总是从高到低的,就像手机从2G发展到当前的5G一样。”徐伟表示,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要支持节能门窗、保温材料、新风热回收等关键部品和设备的发展。他坦言,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部分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设计值与实际运行监测值之间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过程依然存在着缺少合格的施工人员、质量控制不到位,无热桥、高气密性和保温隔热施工工艺不达标等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起步虽晚,目前发展也并不普遍,但是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徐伟自豪地表示,“我们相信,中国有条件迎头赶上,与国际先行者并跑,甚至是实现领跑。”